去年DeepSeek火的时候,网文圈真的是一阵慌。

有人开玩笑说,以后写小说再不努力就要和AI抢饭碗。

但事实就是AI会淘汰掉一部分小说作者,也会支持一部分作者崛起

一个很有趣的真实案例,奇幻作家马克·劳伦斯在一次盲测中,请读者比较AI生成的小说短篇与他和其他几位知名作家的作品,结果AI写的小说短篇获得的读者评分更高。

这个实验恰恰说明:读者分不出是AI生成的还是人写的小说,他们要的只是好故事。

AI写的小说之所以能获得高分,是因为它抓住了叙事节奏和冲突点,而真正决定作品不是谁写的,而是写的内容。

换句话说,AI本身不会威胁作者;没用对AI的作者,才更可能会被边缘化

如果你懂得用它,它能帮你更快找到写作突破口;如果拒绝它,才可能在新一轮竞争里被淘汰。

所以问题的重点从来不在AI会不会取代人,而是作者怎么用AI?

市面上常见的AI写小说软件,它们各自的长处和短板非常明显,也很值得我们根据自身需求来选择。

那结合一下我自己亲身体验的几个AI写小说软件,聊聊它们到底能干什么,该怎么用。


测试方法

为了让能更直观地展示不同AI写小说软件之间的差异,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提示词

“请写一个字数在2000字左右的小说开头片段。

设定为:一名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屡屡碰壁,最后进入一家神秘公司。在入职第一天,他发现这家公司背后似乎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。

要求故事开篇就有冲突,并埋下至少一个反转伏笔。

这个提示词有三个好处:

一、2000字的篇幅能测试不同工具的续写能力,以及它们的连贯性。

二、开篇必须有冲突,能检验AI生成内容的情绪把控和张力。

三、测试AI的细节处理,能否预埋伏笔,设计悬念。


一、笔灵AI:从0到1的全流程工具

工具传送门:https://ibiling.cn/novel-editor?from=csdneditor711

建议电脑端打开体验更佳

定位与特点

笔灵算是少数专门为写小说设计的软件。

我自己用笔灵最多的功能其实是它的【AI写全篇小说】

它的逻辑是不会写,那就套用爆款模板(长篇、短篇、女频、男频都有),让你先看看网文的这些爆款套路。

如果已经有了想法,就可以像这样直接填书名、设定、角色信息,然后一键把故事骨架搭出来。

功能体验

把设定丢进去,它不仅能写开篇,还会自动延展出人物关系和剧情主线。

说实话,这个功能帮我减缓了很多卡文时的焦虑。过去一章卡半天,现在点一下就能看不同思路。后面每次只要点续写下一章,它会像流水线一样帮你接下去。

笔灵生成的开篇也最贴近网文套路:主角收到神秘面试通知,铺设求职困境+突兀的机会,氛围拿捏到位。

整体思路就是“开局代入+场景切换+轻伏笔”,非常符合番茄这些平台主流的爽文风格

这种懂套路的感觉,确实能帮人少走弯路。

生成效果展示:

优点:

笔灵的优势在于懂套路,节奏抓得准,爆点设计自然。

它不会拖泥带水,冲突抛得快,氛围感也足,开篇该有的钩子一个都不少。

而且它很擅长埋小细节,比如前台小姐“程序化的笑容”,就自然营造了后续的悬疑氛围。

缺点:

如果非要挑毛病,那就是它的太标准了。故事没毛病,但新手容易写出同样的爆款文风。

不过这不是坏事,反而能帮你快速上手,毕竟套路说到底就是读者爱看的东西,换汤不换药。

适合人群: 新手需要学习爆款节奏时必选,中级作者要加速开篇产出时也合适。


二、DeepSeek

工具传送门:https://chat.deepseek.com/

建议电脑端打开体验更佳

定位与特点

从DeepSeek思考就能看出来,它是懂网文写作的。标题也很有番茄味,非常吸引人。

功能体验

从收到面试邮件到入职,再到公司内部的冷气、走廊嗡鸣声,画面感浓厚,人物表情、场景质感、气味细节都没落下。

同样提示下,它写的故事氛围感很强,像电视剧开头,但节奏铺垫长,细节刻画太多。语言上还是有点AI味,但是节奏已经把握地很不错了。

生成效果展示:

优点:

DeepSeek的优势是氛围塑造力极强。

反转点设计也刺激,从平常的职场求职变成科幻恐怖,整体的设计构思还是挺不错的。

缺点:

钩子弱,突然转折到科幻恐怖的铺垫不够。

另外,语言上还有待优化,直接拿来用,AI率肯定很高。

适合人群 中高级作者,用来探索新题材。


三、豆包

工具传送门:https://www.doubao.com/chat/write

建议电脑端打开体验更佳

定位与特点

豆包偏短剧风格,最强的是对白和画面感。

功能体验

会根据文本内容生成对应的图片,非常方便。对于一些画面感缺失、不会刻画细节场景的作者来说很好用,可以看图写文。

生成效果展示:

优点:

反转和铺垫都做得不错,对白很自然,在所有AI里豆包的对话是写得最好的,画面感强。

缺点:

长篇支撑力不足,逻辑容易出戏。你让它写一个万字长篇,故事容易前后割裂,长线伏笔处理不到位。

生成的内容排版不够好,看起来费劲。有一些AI味很重的表达,“咖啡机发出诡异的嗡鸣”。

适合人群 适合短剧编剧、段子手,或者网文作者在写对话场景时当辅助工具。


四、Kimi

工具传送门:https://www.kimi.com/

建议电脑端打开体验更佳

定位与特点

Kimi不是起稿的利器,但非常适合当逻辑校对工具。

功能体验

它生成的开头中规中矩,结构合理,顺着看没障碍。但它的冲突点太小,不足以勾住读者。

但后面有设计AI对话问题,方便你在没有思路的情况下修改。整体的交互是做得很好的

生成效果展示:

优点:

逻辑自然,段落结构清晰,不会出现写崩的情况。

对于追求稳定的作者来说,它能帮你把故事往下顺着走,避免逻辑错误。

缺点:

最大的问题是缺少爆点。它写的东西看着舒服,却很难让人心跳加速,稳到无趣。

就像在看一个合格的剧本框架,而不是刺激的爆款小说。

适合人群 中后期写手,想做逻辑打磨、降低AI率的人。


五、文心一言

工具传送门:https://yiyan.baidu.com/

建议电脑端打开体验更佳

定位与特点

它的优势在中文语感,适合描写心理、环境。

功能体验

生成的片段细节丰富,氛围到位,但冲突来得慢,不够爽文。过多的比喻,更像散文开篇而不是小说。

生成效果展示:

优点:

语言描写细腻,心理和环境氛围都到位。语感自然,细节好。如果你想写得更有文学气息一点,它是好帮手。

缺点:

缺乏钩子,节奏偏慢。它喜欢先写环境,再写心理,再到事件,结果就是文笔很好,但剧情爽点少,这种节奏可能会劝退部分读者。

适合人群 适合注重文字氛围、想写偏文学风格小说的作者。


横向对比

综合来看:

  • 笔灵AI:整体最均衡,懂套路,节奏稳。新手用它能快速上手,大神也能用来提高写作效率。

  • DeepSeek:创新性强,更适合敢尝试的中高级写手。

  • 豆包:对白一流,短剧风格突出,但长篇支撑力差。

  • Kimi:起稿平庸,但逻辑打磨很好用。

  • 文心一言:语感自然,细节生动。

不同AI工具怎么选?

  • 新手作者:首选笔灵起稿,再用豆包补对白。

  • 进阶写手文心一言+Kimi组合更稳,一个管文笔,一个管逻辑。

  • 头部大神DeepSeek能帮你突破舒适区,尝试新风格。

最终结论很简单:没有万能工具,找到最适合自己阶段的组合,才是关键。


我不觉得AI会杀死写作者,它只是拉高了行业门槛。

但工具本身没有立场,会用的人,就会被加速;不会用的人,就会被淘汰。

DeepSeek火的时候,我一度焦虑。

但现在回头看,这种焦虑正好逼我去尝试工具、去优化自己的写作流程。

说到底,AI不会替代人,它只会替代停下来的那群人。

更多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