写小说用什么工具最靠谱?亲测5款AI写小说软件,这份避坑清单别错过!
【AI小说写作工具对比测评】测试5款主流工具后发现:笔灵AI适合生成完整初稿,豆包擅长文风模仿,Kimi响应快速但缺乏新意,通义千问更适合作逻辑咨询,秘塔写作猫则以"接力续写"见长。建议根据写作阶段组合使用:构思期用笔灵起稿+豆包润色,卡文时用Kimi/秘塔续写,遇逻辑难题用通义分析。关键提示:AI产出需人工重写,固定1-2款工具长期使用效果更佳,不宜频繁更换。(149字)
前阵子我一直在折腾一个问题:到底有没有靠谱的 AI 写小说工具?
我试了不少,大部分不是太笼统就是用起来像在和客服聊天,感觉挺难真正在写作上帮上忙。
但为了不再靠拍脑袋选工具,我认真试了市面上五款写小说的 AI,实际用它们写了几个短篇,踩了坑也有小惊喜。
现在整理成一篇对比体验文,如果你也在找工具,不如看看这几款到底谁更靠谱、适合什么场景。
先说结论:这几款我觉得各有用武之地
-
笔灵AI:适合生成整本小说初稿,尤其在搭建主线和写作卡壳时很有用
-
豆包:语言模仿能力不错,适合打磨具体段落
-
Kimi:节奏快、响应快,但对小说场景理解有待加强
-
通义千问:问答逻辑强,适合“咨询型”写作思路梳理
-
秘塔写作猫:接力式写作,写个开头就能续,适合新手
下面我一个个说说优缺点,顺便给出一些真实用法案例。
笔灵AI:直接一整本小说都能给你跑出来,适合当写作起点
我最先上手的是笔灵AI,原因很简单:它是少有专门做“小说生成”的,“AI写全篇小说”功能太适合我这种一开始卡剧情的人了。只要先把类型、主角设定、故事方向这些填好,它就能直接跑出一整个长篇小说的初稿,几万字都有,章节安排也算清晰。
传送门:https://ibiling.cn/novel-editor?from=csdneditor711(建议复制到电脑浏览器打开体验更佳!)
我试过拿它来写一部先婚后爱的都市小说,效果比我预期的好(以下是片段节选)。
情节起承转合都算完整,尤其是前几章的铺垫节奏,挺像那种平台喜欢的推荐套路。
优点是:不用像拼积木一样一段段生成,它是一整套故事跑完的,能快速帮你搭起一个完整框架,有点像你先看了一眼“未来整本小说会长啥样”。
缺点是:人物性格塑造还不够立体,情感线细节得我自己补;另外中后段有点模式化,后面需要自己去打磨。
我觉得它特别适合那种“写小说写到一半不知道接下来怎么推进”的时候,先让它写一版,然后你再基于这个框架慢慢改,起码不会空在那里发呆。
豆包:文风模仿有一手,但节奏偏慢
豆包我是在豆瓣群里看到有人推荐的,说它擅长模仿一些作家的语言风格。我试了下,果然模仿能力不错。
传送门:https://www.doubao.com/
我让它模仿三毛风格写一段人物内心描写,生成的内容有明显的情绪感和节奏感,但问题是生成速度偏慢,而且一问一答的节奏会让人容易中断思路。
但如果你是想细化已有段落,或者想模仿某种风格润色原稿,豆包是个不错的搭档。
Kimi:反应快,适合快速推进剧情
Kimi这款工具优势在于“效率”。它的对话响应很快,不会出现卡顿那种令人烦躁的等待。
传送门:https://www.kimi.com/
我用它写过一篇职场题材的悬疑小说,直接让它接着我的第一段往下写,它能迅速理解情境并给出合理的下一步动作。
不过,缺点也很明显:它会“过度合理化”,即它会按套路推进剧情,少了点新鲜感。
适合用在需要快速写完初稿的时候。
通义千问:更像“写作咨询师”
通义千问的优势在于逻辑清晰、对提问的拆解能力强。
传送门:https://www.tongyi.com/
我经常用它来问一些写作相关的概念,比如:“主角转变要放在哪一章更合适?”、“怎样设计一组有张力的三人组?”——它能给出思路框架,还能结合类型片分析。
但它不太适合直接写小说正文,因为它输出的内容偏“讨论型”,不够“文学化”。
适合当做创作过程中的“问题解答”工具,而不是内容生产工具。
秘塔写作猫:写个开头就能续,接力式写作很适合新手
这个工具用起来最轻松的地方在于,它不需要你写大纲、不用输关键词,只要写个标题和开头几句话,它就能自动续写,整个写作过程特别顺滑。
传送门:https://xiezuocat.com
如果你是刚开始写小说,还不太会设计结构或者推进情节,这种“接力型写法”会很友好,能直接感受到故事在往前走。
但它也有局限,比如生成内容相对模板化,细节和创意不够丰富,更适合作为练习或起步,而不是直接出成稿。
如果你已经写过几篇、对写作有自己想法,可能会觉得它写得有点平。
怎么选:按你写小说的阶段来搭配用
写小说其实是个分阶段的过程:构思—起稿—打磨—修改,每个环节需求不同。
-
前期构思:用笔灵AI起稿、豆包润色
-
写作中断/卡文时:试试Kimi、秘塔写作猫接续
-
创作瓶颈、剧情逻辑难题:通义千问拆解分析
不要指望一款AI工具包打天下,组合使用、各取所长,才是现在比较靠谱的写法。
最后说几点实际建议:
-
别全信AI产出,至少重写一遍更自然
-
用提示词控制方向,比让AI“自由发挥”更有效
-
选一个顺手的工具长期用,比换来换去更有积累
我自己现在是固定用笔灵起稿,Kimi和豆包穿插润色,千问留作“难题咨询”,组合下来比单一使用效率高太多了。
如果你也在试AI写小说,不妨从自己最常卡壳的地方入手选工具,而不是看哪个评分高、功能多——不适合你的一样用不顺手。
更多推荐
所有评论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