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实话,第一次看到AI生成的小说章节时,我对着屏幕抽了半包烟。

它十分钟能堆出我熬通宵的字数,套路化桥段信手拈来,连小说人物名字生成器都自带十八国词库。作为全职作者,说不慌是假的——直到我把烟摁灭,决定换个活法。

今天想掏心窝子和大家聊聊:当AI写小说成为行业洪流,我们到底靠什么站稳脚跟?

一、认清现实:AI强在哪?弱在哪?

先泼盆冷水:拼速度、比套路、堆量产,人类迟早输得彻底。

我测试过十几款工具,让它们生成"退婚流开篇"或"系统流金手指"。结果呢?三秒出大纲,五分钟填满八千字,连小说的素材都能自动匹配古籍典故。这种效率碾压,对靠订阅吃饭的作者简直是降维打击。

但当我逐字细读时,发现了转机。

AI写的打脸剧情像精准的数学公式,反派台词华丽却浮在半空。那些让读者熬夜追更的、骨血里颤动的情绪共鸣?机器永远算不准。就像你无法用代码复刻《活着》里福贵攥着苦糖的掌心温度——这才是创作者真正的护城河。

二、我的破局之道:把人当人,把AI当笔

想通这点后,我给自己定了新规矩:

所有机械劳动交给工具,所有灵魂注入留给自己。

具体怎么做?分享我的四件趁手兵器:

笔灵AI

工具传送门:https://ibiling.cn/novel-editor?from=csdneditorgx711

(建议复制到电脑浏览器打开体验更佳)

国内团队专为网文场景开发的利器,彻底治好了我的卡文症。

它的小说素材库里藏着三百多种流派模板,从末世异能到年代重生任君挑选。最近开新书时,我尤其依赖【一键写全篇】功能:填入核心梗和角色设定,二十分钟就能拿到总纲+细纲+初稿三件套。

生成的正文很有网文"骨相":

开篇三句话必见冲突

打脸情节刀刀见血

系统提示音甚至自带"叮~"的脑内音效 有次我把稿子混进连载章节里,读者竟在评论区催"今天节奏特别爽,多更两章吧!"

关键用法:生成初稿后,我会重点打磨两处——把模板化台词改成角色专属口癖,在战斗间隙插入人物喘息般的心理留白。机器给骨架,我们填血肉。

文心一言

当需要描写古宅院墙的苔痕深浅,或是贵妃鬓边的鎏金步摇摇颤频率时,它就是我的外挂大脑。

输入"唐代长安西市胡商争执",立刻得到带有波斯银币、叵罗杯、骆驼铃铛的场景草图,连《酉阳杂俎》的典故引用都标注了页码。对我这种考据型作者,堪称行走的素材库。

更惊喜的是小说大纲范例超详细功能。

上次写星际题材时,我把"流放皇子遇虫族"的脑洞丢给它,返回的框架里竟包含:

三阶段势力平衡表

虫族精神网的能量守恒设定

关键转折点的陨石雨时间轴 这种缜密的世界观基建,靠自己捋要疯。

豆包

写崩溃时的情绪树洞。

有次卡在男女主决裂戏,我暴躁输入:"给个不落俗套的分手理由!",它刷刷甩出五个方案。其中"女主发现男主珍藏着她前世遗落的齿梳"让我瞬间起鸡皮疙瘩——看,机器也能当人性观察员。

DeepSeek-R1

当需要给赛博菩萨写经文,或让吸血鬼用量子物理骂人时,这位最放得开。

最大优势是语义理解透彻。有回我写"军阀把玉佩按进女主伤口",它自动补全了玉佩棱角割开皮肉的黏腻声、血沁入玉纹的嘶响。这种通感描写,正是写小说技巧的淬炼之处。

三、最重要的觉悟:比工具更锋利的是人

如今我保持着日更三本的状态,但真正的蜕变不在于字数。

过去写打脸剧情,让AI生成十段挑一段改改就用;现在会先问自己:这个反派值得打吗?主角挥拳时是痛快还是悲凉?

新手如何开始写小说?我的建议是:

1、用AI解决基础建设(完整小说大纲+场景模板)

2、把省下的时间砸进人物深挖(写3000字角色前传别发表)

3、在每章埋颗只有你能种的种子(比如让神医救人的代价是忘掉挚爱容貌)

最近校对新书时,我盯着AI辅助生成的章节突然笑出来——那些最让读者揪心的段落,恰恰是我推翻机器稿、亲手重写的部分。

是啊,当算法能模拟千万种情绪套路,写小说的人反而更珍贵:

因为只有我们知道,

真正灼烫的文字,

诞生于代码无法抵达的

血肉震颤的深夜。

更多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