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学术圈炸了锅!2月13号知网搞了个大动作,AIGC检测系统偷偷升级。我跟你说啊,现在连纯手写的致谢都能被标黄,参考文献都逃不过AI嫌疑。有同学哭诉自己熬了三个通宵写的论文,AI率直接飙到99%——知网你这波操作也太魔幻了吧?

检测标准成谜?

话说回来,现在各平台检测结果跟开盲盒似的。同一篇论文在知网、维普、PaperPass能差出50%的AI率,分段检测和整体检测结果也不一样。说白了,这就是在玩概率游戏嘛!

不过我发现个规律:AI写东西总爱用"首先""其次""综上所述"这些套路词。要是把这些关联词改掉,再把长句子切碎重组,AI味儿立马能淡不少。举个例子,把"鉴于上述研究结果,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"改成"研究数据摆在这儿,结论已经很清楚了",检测率蹭蹭往下掉。

五招教你手动去AI味

  1. 句式别太工整

AI最爱排比句和123列举式。咱们反着来,把短句揉成长句,长句拆成短句。比如"实验分为三个阶段:数据采集、模型训练、结果验证"可以改成"整个实验先收数据,接着喂给模型学习,最后看效果怎么样"。

  1. 说话带点人味儿

少用"显著提升""优化方案"这些教科书式表达。加些"说白了""实际上"这种口头禅,比如把"研究结果表明"换成"数据告诉我们",立马接地气。

  1. 段落长短穿插

别让所有段落都整整齐齐三五句话。该啰嗦时就啰嗦,该简练时就简练。比如文献综述部分可以故意写个超长段落,中间插两句短评。

  1. 专业术语要加工

遇到必须用的专业名词,后面跟句大白话解释。比如"采用LSTM神经网络"后面补一句"就是那种能记上下文关系的算法",检测系统就懵圈。

  1. 细节决定成败

在实验部分塞点具体信息。比如写"使用华为Mate60手机拍摄样本"比"使用移动设备拍摄"更真人。再比如标注实验室温度26.5℃这种精准数据,AI一般想不到。

救命神器来了!

不过说实话,手动改论文太费劲了。我试了七八个降AI工具,最后发现笔灵这玩意儿是真能打。

它家降痕功能分三个版本:

· 学生版:专门对付毕业论文

· 编辑版:适合期刊投稿

· 英文版:留学党必备

用起来特简单,把查重报告往上一传,等个五分钟就能拿到改好的版本。上周帮学妹改论文,AI率从82%直接干到3.8%,导师看了直夸写作水平突飞猛进。

用笔灵降痕前:

用笔灵降痕后:

点击下方链接即可告别aigc烦恼哦:

https://ibiling.cn/paper-pass?from=csdnai

最后唠叨两句:论文还是要自己写,工具只是辅助。祝大家查重一遍过,答辩全优过,顺利拿到小本本!

更多推荐